猜猜,昨天河南幾個縣委書記和總書記合影了?
1中央時隔20年再次表彰優秀縣委書記“ 習近平在會見全國優秀縣委書記時要求廣大縣委書記 做政治的明白人、發展的開路人、群眾的貼心人、班子的帶頭人。
6月30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西大廳親切會見全國優秀縣委書記,代表黨中央向受到表彰的全國102名優秀縣委書記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全國廣大共產黨員和黨務工作者致以節日的問候,并同受表彰的優秀縣委書記親切握手,合影留念。
郡縣治,天下安。習近平要求廣大縣委書記,要做政治的明白人、發展的開路人、群眾的貼心人、班子的帶頭人。習近平強調帶頭依法辦事,帶頭廉潔自律,帶頭接受黨和人民監督,帶頭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堂堂正正做官,真正做到率先垂范、以上率下。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參加會見并出席表彰會議。
山東省安丘市委書記劉興明,河南省蘭考縣委書記王新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委書記楊發森,貴州省遵義縣委書記曾瑜,內蒙古自治區翁牛特旗委書記敖日格勒分別在會議上發言。
蘭考縣委書記王新軍、商丘市睢縣縣委書記吉建軍、信陽市淮濱縣委書記吳剛、鄭州市金水區委書記鄭灝東、許昌市魏都區委書記唐彥民等五位縣委書記代表河南受到了表彰。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樹立先進典型,激勵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努力成為黨和人民信賴的好干部,經黨中央同意,中央組織部決定,對全國在縣(市、區、旗)委書記崗位上取得優異成績的102名同志授予優秀縣委書記稱號。
這是中央時隔20年再次表彰優秀縣委書記。
2為什么王新軍能代表縣委書記們在人民大會堂發言“ 作為蘭考縣委書記,51歲的王新軍沒有想到年過半百的自己,把根牢牢地扎在了蘭考大地——焦裕祿精神發源地。
“我有責任用好焦裕祿精神的‘傳家寶’”
“到蘭考工作,這是組織對我的信任,在這個崗位上,我有責任用好焦裕祿精神的‘傳家寶’。”王新軍說。
2012年7月,王新軍任開封市委常委、蘭考縣委書記。
過去的兩年多時間里,蘭考干部群眾看到了這樣一位縣委書記:
平日里他總是那兩件上衣、兩雙皮鞋來回換著穿。2013年7月底,正直伏天。在下鄉途中,王新軍覺得頭發長了,便在鄉鎮一家理發店把頭發理了,并支付了3元理發費。“能涼快,說得過去就行!”王新軍說。
讓蘭考干部群眾真正認識王新軍能力的是在2014年。這一年,習近平總書記兩次來到蘭考調研指導教育實踐活動。蘭考縣委常委班子在班長王新軍的帶領下,按照總書記“深學、細照、篤行”的指示,對照“三嚴三實”,勇敢接受挑戰,永遠地走在作風“趕考”的路上。
于是蘭考各級干部有了連續不斷地深入開展學習教育,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和建議,梳理“四風”問題,查擺民生問題,真正立好焦裕祿這個標桿;
于是蘭考各級干部有了一系列舉措,抓好整改落實,具體到事、具體到人,限時整改,并針對突出問題進行專項整治,不斷提高縣委常委班子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
大半年的時間,以王新軍為班長的蘭考縣委班子,為全國教育實踐活動樹立了“蘭考標準”、創造了“蘭考經驗”。習近平總書記對蘭考教育實踐活動和縣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給予充分肯定,并希望蘭考縣黨員干部努力向焦裕祿同志看齊。
“共產黨員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群眾面前”
王新軍作為焦裕祿之后的第14任蘭考縣委書記,再次用一雙腳板走遍了蘭考全縣451個行政村。
事實證明,腳底板讓王新軍走進了蘭考群眾的心里。
2014年5月開始,王新軍與東壩頭鄉張莊村的10戶群眾結成幫扶對子。通過幫扶,為貧困戶雪中送炭,幫助他們渡過難關;通過與老黨員結對子,聽取他們對黨委、政府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共產黨員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群眾面前。”王新軍說。
如今,基層群眾見到王新軍,多數時間并不是在工作時間,更多的是在工作之余。“工作時間見到縣委書記,是你該這樣。休息時間見到,說明你王新軍真是把我們群眾的事情放在心里了!”張莊村群眾游富田說。
王新軍還著力抓好全縣扶貧攻堅,從鄉鎮和縣直部門抽調450多名干部組建115個工作隊,深入到115個貧困村,開展駐村扶貧。在全省第一個實施精準扶貧,逐步變輸血型扶貧為造血型扶貧,贏得了群眾的叫好和點贊。2014年一年時間,已經使2.5萬名蘭考貧困人口徹底脫貧。
“領導的行動就是無聲的命令,大家向我看,看我怎么做”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領導的行動就是無聲的命令,大家向我看,看我怎么做。”王新軍說。他堅持用“三嚴三實”要求和焦裕祿精神對照自己,帶頭加強黨性修養,模范遵守蘭考縣黨員干部新“十不準”,嚴格管理配偶、子女及身邊工作人員,為全縣干部做出了表率。
自古忠孝難兩全。2014年春天,王新軍的父親患重病住院。那時正值教育實踐活動和蘭考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妻子不停地打來電話,王新軍總是說:“家里的事你多擔待一些。”直到父親去世,他也沒來得及見上父親最后一面。從父親住院到去世,他一共只去看望過兩次。
父親去世后,王新軍一聲不吭,抽了一天時間簡單辦完喪事后,就立即回到工作崗位上。
縣委書記的率先垂范,在全縣干部中反響強烈。紅白喜事一切從簡在全縣蔚然成風。
“沒有發展,說再多的理由,我們還是對不起蘭考百姓” 讓百姓盡快脫貧致富,是王新軍和蘭考縣四大班子正著力解開的千千心結。
“沒有發展,說再多的理由,我們還是對不起蘭考百姓。只有鐵肩擔當,才能開創蘭考美好的明天!”王新軍告誡蘭考干部。
王新軍帶領蘭考干部群眾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強縣和富民統一起來,把改革和發展結合起來,把城鎮和鄉村貫通起來”的重要指示,圍繞建設地區副中心城市和“三年脫貧,七年小康”的奮斗目標,強化投資拉動、項目帶動、創新驅動,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堅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持續發揚焦裕祿同志“三股勁”,重點抓好產業集聚區、商務中心區建設,他親臨招商一線引資,一大批大塊頭項目相繼落戶蘭考。
面對眾多不可預見的困難和挑戰,王新軍敢于擔當,不怕誤解、不怕挨告、不怕丟票,推進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重點項目,改變了蘭考的城市形象。目前,蘭考縣城市建成區面積達29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33%,綠地率達30%,成功創建全省雙擁模范縣、省級園林縣城、省級衛生縣城。
“不講情面”的縣委書記以自己的坦蕩無私贏得了全縣干部群眾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大家都心知肚明:王新軍批評人,都對事不對人,是在一門心思抓工作,是為了蘭考發展得更好更快。
3蘭考縣委書記王新軍說過的那些話
2014年5月,蘭考縣委常委班子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題民主生活會后,蘭考縣委書記王新軍先后接受了不同媒體記者的采訪。下面的內容來自《人民日報》、《河南日報》、《東方今報》等媒體。
“兩箱酒,價格超過農民一年收入,茶葉幾百塊一斤,夠貧困學生半年花!過去習慣了,現在覺得負罪……”
“入黨31年以來,這是我參加過的最有辣味的民主生活會,臉紅心跳坐不住。我干縣區委書記十幾年了,從來都是我批評別人,這次也嘗到了被別人批評的滋味。”
“我的感受用8個字總結:刻骨銘心,終生難忘。首先因為習總書記親自參加了這次民主生活會,足見總書記對縣級干部的重視。會上同志們坦誠相見,自我批評揭短亮丑,相互批評直截了當,真正做到了紅紅臉,發發汗,治治病。”
“我們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材料,總書記說他都看過了。同志們通過我工作中的具體事例,提了很多批評和意見。這些意見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作風武斷,批評人不分場合,不由分說就拍桌子,經常讓人尷尬得下不來臺。二是遇事先定調子,時間長了,不免一言堂。三是大包大攬,政府性工作事無巨細管,經常直接給局級干部安排任務,這不利于整體工作的協調。”
“任何領導來蘭考,我都能做到,一律不去迎送。這一點要感謝習總書記立下的標桿。他來時,就不允許接送。所以再高級別的領導來了,我也可以理直氣壯地不迎送。但是我也不擺譜,即使同級別或低級別的同志,如果出于工作想當面溝通,我也會抽出時間,與他們交流。”
“焦裕祿同志留下了豐厚的精神遺產,這份精神遺產不僅屬于蘭考,也屬于中國。焦裕祿同志還為蘭考留下了物質財富,他親手培育的泡桐,已經發展成為產業鏈,讓當地百姓致富。”
“對焦裕祿這塊“金字招牌”,蘭考注重挖掘的是它豐厚的精神內涵,而不是商業運作。當然借助于焦裕祿帶來的巨大的品牌效應。每天大量參觀人士的逗留,也給當地百姓帶來了實惠,精神財富變成了物質財富。
擦亮焦裕祿這塊“金字招牌”,要深懷愛民之心,我們全面推進城鄉社區黨建綜合服務體建設,整合縣長熱線、行風熱線、組工快線,打造三位一體的“焦裕祿民心熱線”。對接群眾期盼,建成了圖書館、文化館,并在全市率先為全縣60歲以上老人普遍發放養老金,城鄉居民社會養老參保率達96%,新農合參合率達99.9%,老百姓的日子一年好過一年。”
“提升群眾幸福指數,有幾個方面的具體指標。要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例如,投資整治了橫貫全城的臭水渠,上周已開始引進黃河水,把這條渠變成了景觀渠。富民是提升幸福指數的關鍵,蘭考以產業集聚區為平臺,把工業做強。突出抓好幾個重點產業,讓企業做大做強,讓百姓找到賺錢門路。“
”百姓富起來之后,渴盼良好的社會治安,渴盼公平、正義的社會發展環境。讓百姓安居樂業,讓他們在去政府部門辦事時,不會遭受吃拿卡要。這兩個方面也是讓百姓感到幸福的重要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