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兩層的小樓,修建于1929年
領事館舊址曾一度“湮沒”在民居中
如今這里免費開放,市民拿身份證等有效證件就能來看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李肖肖
記者丁亞菲/文記者唐韜/圖
昨天,位于鄭州市東三馬路80號的原日本駐鄭州領事館舊址,揭開神秘的面紗,開始對民眾開放。
日本為何在當時并非省會城市的“鄭縣”設領事館?在這個領事館的掩蓋下,他們又從事了哪些活動?
【領事館舊址】
曾一度“湮沒”在民居里
昨天,原日本駐鄭州領事館舊址正式面向市民開放。
這是個兩層小樓,內部木質結構。雖然經過修繕,但主體結構包括地磚在內都維持了原貌。根據鄭州市房管局的檔案,這棟樓的建造時間是1929年。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退休教授徐有禮說,2001年,他們在做研究時,發現了這個領事館舊址,當時已經成了個小旅社,和周圍民居混在一處,差點面臨拆遷。
他趕緊聯系了幾個老師,以及省委黨史研究室和市委黨史研究室的人,一道到省文物局反映了這個情況。省文物局很重視,馬上派人到現場查看,很快下了文件,把原日本駐鄭州領事館舊址按省級重點文物對待,后來這里就成了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這個領事館對我們河南地方史研究者來說,具有很高的價值。”徐有禮說。
為了落實相關情況,徐有禮除了查閱國內檔案、報刊資料,還和日本的外交史料館聯系,希望他們提供資料。日本方面隨后通過日本駐華大使館,給了很多當時的歷史資料,其中很重要的是一份開館儀式邀請書,邀請鄭州當局,當時鄭州當局也給了回復,表示會參加這個儀式。
徐有禮甚至看到了一份日本外交史料館寄來的租約,租約顯示,這個領事館并不是日本人自己建造的,而是向當時的金城銀行鄭州分行租的。
【日本為何看中鄭州】
看上了鄭州的地理位置
事實上,在東三馬路設這個領事館之前,日本曾經多次在鄭州謀求設立領事館。
1922年,在北洋政府的批準下,日本駐鄭州領事館開建,1927年建成,除了負責一般的外交業務,日本人在中國做了不法之事,必須交給領事館處理,這個領事館在1928年被馮玉祥撤銷。
但日本方面一直“不死心”,1931年2月3日,日本駐鄭領事館第二次設立,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在民眾的抗議下,日本人被迫撤離。
1933年,領事館再次恢復,選定東三馬路為新址。1935年,“一二·九愛國運動”爆發,鄭州愛國師生也開始游行示威,并沖擊日本駐鄭領事館,日本駐鄭領事館再次難以為繼。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鄭州,雖然商業繁華,但只是縣級建制,根本無法與北京、武漢等城市相比,日本為何如此“器重”鄭州,反復選定在這里建領事館呢?
徐有禮說,這是因為日本看上了鄭州的地理位置,鄭州有著交通樞紐的地位,又是一個對外開放的商埠,日本可以以領事館為掩護,為其軍事目的打前站。可見日軍對中原的侵略是謀劃已久的。
【秘密的間諜活動】
日本曾通過領事館傳送情報
日本駐鄭領事館最后一次恢復,是1936年,幾個日本人在原敦睦里開設福原商店,在德化街設一處大眾西藥房作掩護,暗中推銷海洛因、嗎啡等毒品,利用當地官、商、地痞收買漢奸,盜竊情報,從事特務活動。
但這種間諜活動隨即敗露。1937年1月2日,鄭州當局在大同路通商巷9號查抄了百余份重要秘密文件,包括策劃河南黃河以北各縣獨立的計劃,勾結土匪、供給槍械、預謀暴動的活動方案,以及日本人搜集到的中國軍事秘密文件、地圖等,還有竊取中國電訊的計劃和活動等文件。
這起間諜案涉及的情報,都是通過日本駐鄭領事館傳送出去的。事情敗露后,日本駐鄭領事館被迫道歉。
“七七事變”爆發后,中方對日本駐鄭領事館的限制和監視越來越嚴,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駐鄭領事館于1937年8月9日閉館。領事佐佐木高義等被引渡回國,間諜志賀秀二畏罪切腹自殺。
2004年,在日本駐鄭領事館舊址修繕期間,工人在二樓地板夾層中,發現了一份女人名單,共計52人,年齡從15歲到25歲。有人懷疑是慰安婦名單,但徐有禮認為,可能性不大,因為該領事館活動時間非常短,其間館中也沒有日本士兵,只有警察署的人。也有一些研究者認為,從名單上的名字和顯示的地址看,可能是一份妓女名單。
抗戰期間,這處日本風格的建筑院落,屢次變更為國民政府黨政機構,常有要員在此辦公。
消息
舊址免費開放
憑身份證可領券參觀
鄭州二七紀念館館長張江山說,原日本駐鄭州領事館舊址7月5日起免費開放,時間為周二到周日(周一為閉館日)每天9:30到11:30、14:30到17:00,市民憑身份證等有效證件可免費領參觀券。
考慮到保護文物的需要,將對參觀人數予以限制,每天發放免費參觀券100張,分4次發放,時間分別為9:30、10:30、14:30、15:30,團體參觀須提前24小時預約,并持單位介紹信或函,接洽后方可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