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榴莲芭乐丝瓜秋葵18,亚洲国产精品线播放,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中文在线观看www,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日韩亚洲,亚洲国产成人久久

鄭州82歲老人為狗“平反”,創作頌狗春聯貼家門口

編輯:李慧勤 時間:2/15/2018 8:37:24 AM 瀏覽:4496

  鄭州博物館內,七個漢代陶狗吸引了一個小朋友。

  □大河報報道 記者田育臣 文圖

  核心提示|狗年春節馬上到來,昨日,82歲的李宗敏寫下6副關于狗的春聯,準備貼在家門口。李宗敏平時很喜歡狗,但他查閱《現代漢語詞典》發現,以狗字開頭的詞語有18個,15個是貶義詞。狗,作為中國傳統十二屬相之一,在歷史上真的不受人待見?狗在現今又被賦予了哪些文化含義?

  潑墨|他寫了關于狗的春聯準備貼在家門口

  昨日,在鄭州桐柏路與棉紡路交叉口附近的錦藝城小區,82歲的李宗敏看到家中的泰迪犬在玩樂,一下子把他與外孫女逗樂了。一向喜歡狗的李宗敏,一口氣創作了6副關于狗的春聯。“愛犬共享人間美,逗樂童叟暖人心”“百犬恰逢本命年,億萬戊戌登人間”……老人說,他要把這幾副春聯貼在門口,迎接狗年春節的到來。

  老人說,他查閱了《現代漢語詞典》,其中以狗字開頭的詞語有18個,15個竟為貶義詞,例如狗仗人勢、狗急跳墻等。“狗作為中國傳統十二屬相之一,在民間曾有‘八德’,咋會成了負面的形象?”老人說,狗的八德為忠、義、勇、猛、勤、善、美、勞,他希望通過這些春聯,向大家展示狗善良、忠誠的正面形象。

  說法|詞匯中狗的不少負面意義系后人誤讀

  “目前,人類對狗的看法,存在兩種極端。一種是贊美狗的忠義,另一種就是狗的‘奴性’。”昨日,河南省群眾藝術館研究員、河南省民間美術學會會長倪寶誠受訪時表示,狗雖有不少缺點,但古人也存在借狗發揮的成分,這才導致關于狗的成語或詞匯,出現了貶義。

  他舉例,其實,狗屁不通原是“狗皮不通”,因狗皮上沒汗腺,狗散熱全靠舌頭,狗皮自然是不通氣。但是,在口耳相傳為主要民間傳遞信息方式的古代社會,同音字被說成了“狗屁不通”。

  另外,有些關于狗的歇后語明顯不符合常識,純屬一些人少見多怪而已。他以“狗拿耗子——多管閑事”這個歇后語為例進行介紹,貓狗捕鼠自古有之,并非虛夸。我國古代民間就有用狗捕鼠的習俗。在漢代,人們用狗拿耗子已蔚然成風。四川三臺縣、山東沂南縣等地漢墓出土的漢畫像中,均有生動傳神的“狗拿耗子圖”。

  探源|狗是文化圖騰,伏羲即“靈狗”化身

  其實,崇狗、敬狗,莫過于周口的淮陽人。至今,淮陽每年農歷二月的“人祖廟會”上,還能大量見到一種玩具“泥泥狗”,而它又被稱為“靈狗”,傳說伏羲即“靈狗”的化身。

  淮陽當地一直流傳著“伏羲與盤瓠”的神話,大意說:有狗稱“五色犬”,因擊退圍困宛丘國的敵軍有功,被宛丘國君招為“駙馬”。巫師采用巫術,將“五色犬”扣在一個金鐘內,稱七七四十九天便可恢復其人身美男的原貌。但公主急于求成,還不到四十九天,便令人將金鐘掀起,只見一人頭狗身的怪物匍匐在鐘內,此時公主痛心疾首,但悔之晚矣!人頭狗身的駙馬爺,既人又犬,該稱呼它什么呢?“立人”與“犬”合在一起讀“伏”字,“兮”是語氣詞“啊”的意思,就這么定了,叫它“伏兮”(羲)吧。“泥狗狗這種狗的圖騰崇拜,經過幾千年的變化發展,至今還興旺地存在著,充分說明了狗在中國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倪寶誠說。

  文化|民俗中狗被公認為喜慶、吉祥的寵物

  昨日上午,鄭州博物館一樓“長渠綴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段文物保護成果展”的近萬件文物中,七個漢代陶狗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這些陶狗主要發掘于南陽淅川。據鄭州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漢代盛行殉葬制度,當時人們開始燒造陶狗,取代活狗作為殉葬品。而陶狗陪葬也是一種地位和財富的象征。

  我省民俗專家孟憲明介紹,狗是人最早馴養的主要家畜,在人類刀耕火種的年代,狗對人類的生存發展是功不可沒的。因此,狗與能興云布雨的“龍”,同時受到史前人類的崇拜。隨著社會的發展,狗從早期成為人類崇拜的“祖先”,漸漸地降為人類使役的“犬”,其實也是社會進步的自然法則。

  “但狗作為喜慶、吉祥的象征,從古到今一直沒有變化。”孟憲明說。

  產業|弘揚積極的狗文化,激發產業鏈發展

  開封狗市,被稱為全國四大狗市之一。每周四、周日,中原地區的商販來到這里進行交易。據了解,開封人養狗,是從宋朝留下的習俗,在兩宋的都城,養狗很普遍。

  據了解,上世紀70年代以前,狗在開封并不屬于商品,而是友人相互寄養的寵物。后來才興起了以買賣為目的的狗市,目前開封市犬類超過了20萬只。亞洲寵物展發布的《2016年中國寵物行業產業及消費者行為調查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寵物行業的市場規模約為978億元人民幣,而這也帶來了一大批寵物診所或醫院的誕生。

  “除了養狗經濟的發展,關于狗的服飾、圖案、剪紙、玩具、動畫、電影等延伸產業鏈,也應該同步發展,這將是一個巨大的產業鏈條,發展潛力很大。”鄭州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汪振軍教授表示,狗文化中積極的一面,應進一步加大開發力度,形成一個健康的文化產業鏈,充分挖掘其背后的經濟價值,讓狗文化轉化為狗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