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和環衛工人們一起,認真清掃路邊的垃圾。
□記者牛潔文通訊員曹相鵬攝影
核心提示|
昨日,河南科技大學化工與制藥學院的大學生發起“走近城市美容師”活動,經過與洛龍區環衛局溝通,12名大學生自發體驗環衛工的工作,半天下來,同學們口中說得最多的就是“累”字,同時,他們向市民發出倡議“不隨手扔垃圾,為環衛工人減負”。
首“當”環衛工很興奮,實踐后才發現清掃路面是“技術活兒”
早上4∶30,同學們紛紛起床,4∶50準時在宿舍樓下集合,因為第一次“當”環衛工,大家都有點“小興奮”。據活動發起人韋超介紹,12個人被分到兩個工作地點,4個人負責龍翔商業街,總長度約2000米,另外8個人負責開元大道學府街至瀛洲路段,總長約6000米,均在學校附近。韋超告訴記者,之所以發起這次活動,是因為他們想真真切切地感受環衛工的工作,走近這一群體,隨后會針對環衛工發起多種形式的公益活動。
5∶10,同學們都已“各就各位”,5∶30,工作正式開始。
“大家配合著干,三個人一組,倆人掃路面,一人負責裝垃圾。”龍翔商業街上,環衛工們開始帶著同學們干活兒。不一會兒,時夕蒙被一個“垃圾兜”給難住了,記者注意到,這個垃圾兜是由塑料袋、鐵絲圈、木棒做成的,可以用笤帚將垃圾掃到里面,只見時夕蒙將兜口放到地上,可無論怎么努力,垃圾就是不肯“乖乖”進去。“乖,這垃圾兜口繞了一圈鐵絲,你得使勁兒把兜口摁在地上,還不能全挨著地面,有個坡度,垃圾才能進去。”53歲的環衛工人李栓平連忙過來“救援”。
隨后,李栓平又叮囑大家,垃圾車上配有普通掃把和“雨掃把”,“雨掃把”材質硬,“勁兒”大,遇到下雨天或者路面積水,需要用它來清掃垃圾;而且,清掃出來的垃圾堆,要距離下水井蓋兩米以外,防止垃圾進入下水道。
“來之前,只認為這是一個重復勞動的工作,沒想到還有這么多‘小竅門’。”時夕蒙說。因為有大學生的幫忙,原本需要7點半才能做完的工作,6點半就結束了,一個小時下來,整條街面非常干凈。
倡議
“累”是第一感受,呼吁人人都不隨手扔垃圾
吃過早飯后,7∶30,同學們和環衛工再次來到工作地點,接下來,他們要做的就是“街面保潔”。
“街面保潔比較累,得隨時注意路上是否有垃圾,及時清理,大家要有心理準備。”環衛工人對同學們說。
8∶00,天空飄雨,同學們穿上了頭一天準備好的雨衣,并主動提出,讓環衛工到屋檐下避雨休息,由他們承擔保潔工作。就這樣,同學們一直工作到11∶30,抬頭“找”垃圾、彎腰清理,這樣的動作重復了無數遍。“中間,環衛工阿姨還讓我們坐下休息休息,但我們知道環衛工工作時間是不能坐的,我們不能‘壞了規矩’。”韋超說,幾個小時下來,他的感覺就一個字——累,用他的話說,“蹲著嫌腿酸,站著嫌上身重”。
“回到宿舍,不到三分鐘就睡著了,一下子從1點睡到這會兒,身上到處都是酸的。”昨日下午4時,電話中,時夕蒙跟記者分享了她的感受。
同學們說,以前只知道環衛工辛苦,但沒想到這么辛苦。“我們以后再也不亂扔垃圾了,每個人的隨手一扔,就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工作量。”同學們還倡議更多的人承諾,“不隨手扔垃圾,為環衛工人減負”。
評價
同學們能吃苦而且特別善于溝通
因為雨越下越大,原定一天的活動改為半天,下午的體驗臨時取消,今明兩天,同學們還將繼續體驗。當天,龍翔商業街環衛負責人,洛陽市洛龍區龍沃清潔公司13隊隊長李瑞雪參與了整個過程,她也對大學生的表現作出評價。
李瑞雪說,總感覺現在的孩子嬌生慣養,沒想到他們那么能吃苦,而且,更讓她印象深刻的是,同學們特別善于溝通、“會說話”。“以前有商戶亂扔垃圾,環衛工也會上前勸說,可效果不好,但孩子們就會說‘叔叔,路面是我們早上4點多就起床清掃的,麻煩您幫我們一起維持路面的干凈’,這樣一來,大家就挺配合的。”李瑞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