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聯合國4月2日電 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等多家機構2日共同發布《2019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稱2018年全球有53個國家或地區的約1.13億人遭受重度饑餓。這一數據比2017年的1.24億人略有下降。
報告指出,沖突、氣候變化與經濟波動是導致糧食不安全的主要原因。2018年遭受重度饑餓人口中,近7400萬人因沖突或安全局勢動蕩陷入饑餓,占總人數的三分之二。其中,也門、剛果民主共和國和敘利亞就有約3900萬人。
約2900萬人由于氣候變化陷入重度饑餓,非洲受該問題影響最為嚴重。埃塞俄比亞、馬拉維、肯尼亞等8個非洲國家有1960萬人因氣候問題遭受重度饑餓。
另有約1020萬人因國家經濟動蕩而遭受重度饑餓,主要分布在布隆迪、蘇丹和津巴布韋等國。
報告指出,盡管2018年重度饑餓的人口數量略有下降,但這一數據在過去三年始終維持在1億以上,且受影響的國家范圍正在擴大。此外,還有42個國家的1.43億人的糧食安全面臨壓力,未來有可能演變為重度饑餓。報告預計,2019年,也門、剛果民主共和國、阿富汗、埃塞俄比亞、敘利亞、蘇丹、南蘇丹以及尼日利亞等國仍將經歷全球最為嚴重的糧食危機。
報告稱,防止沖突、維護可持續和平對于解決糧食危機可以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此外,為女性賦權、保障兒童營養、普及教育、改善鄉村基礎設施、加強社會保障等手段也將有利于增強各國應對糧食危機的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