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詐騙“后遺癥” 法院退贓用盡渾身“解數” 他找人“核實”后仍不敢信
看了證件,鐘先生依然不相信譚偉
有句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自從遭遇了電信詐騙,鐘先生對網絡信息就變得“過敏”,手機不敢亂點鏈接,陌生號碼一般不接……法院工作人員給他打電話,8000元贓款要退給他,卻無法讓他相信這個好消息是真的。
而這一切源于他在去年10月接到一個陌生來電后,主動轉出8000元給對方,“難以接受自己怎么傻成這樣。”
除了不相信法院的退贓信息,對于記者的采訪要求,鐘先生之前也持懷疑態度。10月30日,鐘先生向記者講述了自己遭遇電信詐騙的“后遺癥”,四川大英縣人民法院執行法官助理譚偉也向記者介紹了事情的經過。
哭笑不得
2個電話+微信+小視頻
男子仍不相信法官退錢
近日,四川大英縣人民法院執行法官助理譚偉在辦結一起電信詐騙案件時,贓款退還工作交到了他的手上。
他給遠在珠海的鐘先生打電話,稱有8000元要退給他。
幾天前,他打過電話,第一次鐘先生沒接,后來接了“喔”“喔”回應了,卻不見動靜。譚偉告知他到法院來辦理手續,一直沒有等來。
10月28日上午,譚偉再次撥通鐘先生的電話,鐘先生直言自己心有疑慮,是不是又遇到了騙子。譚偉詳細解釋,鐘先生才說自己身在廣東珠海,無法前往大英法院。
譚偉提出線上辦理,加微信,方便傳資料。
微信加了,鐘先生依然對譚偉的身份提出質疑。為了證明自己的身份,譚偉不得不拍照傳了自己的工作證……又拍了辦公環境的小視頻,但是鐘先生還是不信。
譚偉建議鐘先生去網上查詢大英法院的熱線電話,然后打電話“倒查”譚偉的身份,以及這起案件的辦理情況。
譚偉等著鐘先生查證,等到將近中午,卻接到一位女士打來的電話,說打錯了,問譚偉是哪個。譚偉一聽口音,就猜到是鐘先生安排的,真是又著急又好笑。
典型“后遺癥”
核實身份簽收后仍不信
“感覺自己像三歲小孩一樣”
鐘先生告訴記者,自己一開始就不相信譚偉,所以“不想理他”。
但是,最后帶著試一試的心態,鐘先生撥打了法院熱線電話。對方說確有譚偉,電話號碼也能對上,他這才答應通過微信簽了譚偉發給他的收據,并將自己銀行賬號、戶名、開戶行等信息傳了過去。
當天下午,他又給譚偉發微信確認此事,結果發現譚偉已經把他的微信刪了,“一下子就覺得又遭了。”
鐘先生趕緊重新添加譚偉的微信,譚偉解釋業務辦好了,就把微信刪除了。“因為上次就這樣被騙,三十幾歲的人了,在(再)面對這樣的事就像三歲小孩一樣。”鐘先生向譚偉解釋。
去年10月,身在珠海的鐘先生遇上資金困難。他在一款網貸APP上借了錢,第二天接到一個電話,對方帶著恐嚇的語氣跟他說,那個APP是網絡詐騙,必須馬上將錢轉過來給他處理掉,不然法院會起訴,派出所抓他,要債公司也會上門找他。
從未在網上進行過借貸的鐘先生很緊張,當即按照對方要求綁定信用卡,結果發現扣款失敗,他又分兩次轉了8000元過去。
鐘先生最后意識到被騙后趕快去派出所報案,不久便接到了四川遂寧某派出所民警打來的電話,向他詢問了案發情況和身份信息,便再沒有消息。
今年10月下旬,鐘先生接到大英縣人民法院退贓的電話后,曾打電話給上述派出所詢問該案是否結案,對方稱不知情,這讓他更加覺得譚偉的身份和目的可疑。
鐘先生告訴記者,他至今不完全相信譚偉,雖然找不出破綻,但就是不敢相信,“五五開吧,除非這筆錢到賬了。”
對此,譚偉告訴記者,目前所退臟款正在走流程,不日將轉到鐘先生的賬戶上。
石惠月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