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空間輻射生物學裝置安裝在夢天艙暴露平臺
6月9-10日,經由空間應用總體組織協調,在航天員系統、空間站系統、北京飛控中心及相關系統的支持下,空間站夢天實驗艙空間輻射生物學暴露實驗裝置(以下簡稱空間輻射生物學裝置)經由機械臂抓取從貨物氣閘艙出艙,經過中轉位,順利安裝至既定的艙外暴露平臺,裝置開機工作正常。
空間輻射生物學裝置是夢天艙首個出艙載荷,用于開展空間粒子輻射等環境要素對樣本材料生物學效應的研究,它能夠滿足出艙過程中生物樣品對時效性、溫度等方面的要求,為科學試驗生物樣品提供生命保障。這是我國首次開展艙外輻射生物學暴露實驗,對輻射生物學和空間科學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空間輻射生物學裝置由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開發研制。裝置內設計了12個裝載生物材料的樣品盒單元,可適用于植物種子、微生物、小型動物等生物樣品的在軌實驗;裝置內的輻射測量子系統中包括有源的主動測量和無源的被動測量,主動測量可獲取生物材料接受的粒子輻射劑量和LET譜,紫外輻射以及中子劑量當量,被動測量中的固體徑跡探測器CR-39用于粒子對材料的定位測量。每個樣品盒單元獨立溫控適應生物生存需求,輻射測量既有宏觀的輻射量測量,也有定位到um級的微觀測量,使用獲取的輻射數據,計劃建設我國空間輻射參數和空間生物效應對應關系數據庫,具有重大的科學研究和應用價值。
利用該輻射裝置開展研究,將為人體生物體的輻射損傷、遺傳變異、輻射防護藥品的制備,輻射風險生物學評估提供服務,對我國航天員在軌長期生存,載人登月等重要空間計劃都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空間輻射生物學裝置上天后各項工程參數正常,溫度等生保條件均滿足科學要求,作為目前唯一的艙外輻射生物學實驗裝置,該裝置將在五年的工作壽命中,陸續為多個科學實驗項目提供服務。
圖2:空間輻射生物學裝置
來源:國家空間科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