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低溫燙傷”嗎?隨著氣溫的不斷降低,很多人也用起了各種“取暖神器”。不過,“神器”們雖能帶來溫暖舒適,一旦使用不當可能很容易受傷。
你可能疑惑,低溫也會燙傷?普通燒燙傷,通常是在高溫氣體、火焰、開水等接觸下造成的創(chuàng)傷。這種創(chuàng)傷通常顯而易見,也容易讓人察覺和躲避。而低溫燙傷,有點類似“溫水煮青蛙”,溫度只要達到44℃持續(xù)6小時,就可以造成皮膚的損傷。
市面上常見的幾款取暖設備,能達到的溫度各不相同,但整體上,實際使用的平均溫度都在40~50℃之間,處于低溫燙傷的“高發(fā)范圍”!嬰幼兒、老年人、癱瘓病人或醉酒者,往往因感覺反應較遲鈍,成為低溫燙傷的“高危人群”。
燙傷主要的影響因素是接觸時的最高溫度和接觸時間!所以記住這兩點:脫離熱源,迅速降溫。然后,利用現(xiàn)場條件迅速開啟“沖、脫、泡、蓋、送”五大急救步驟。
一沖:當發(fā)生燙傷事故時,要盡快用流動的冷水沖洗燙傷處至少20分鐘以上,以降低皮膚表面的熱度,減少對皮膚的進一步損傷。
二脫:充分的沖洗和浸泡后,在冷水中小心移去衣物。如果傷口與衣物粘在一起,要小心剪開,避免強撕。
三泡:疼痛明顯的,可持續(xù)在冷水中浸泡10~30分鐘,用于緩解疼痛。
四蓋:用無菌紗布輕輕蓋住患處,如果沒有紗布,可用清潔干燥的毛巾代替。切記不要用有毛狀、絮狀的物品覆蓋,避免與傷口粘連。
五送:趕緊送醫(yī)院醫(yī)治!再次強調(diào):不要私自涂抹任何物品,交給醫(y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