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遂平縣嵖岈山鎮認真研判矛盾糾紛規律特點,創新實施“四員三調三治”工作法,堅持以“四員”(調解員、司法員、黨員、警員)為主,與“三調”(組調、村調、鎮調解)相結合、“三治”(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通過開展柔性調解、溫暖調解、法理調解,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該鎮矛盾糾紛同比下降30%,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四員”搭臺,提升前端苗頭感知力。該鎮積極調動黨員、警員、調解員、司法員走訪排查、主動介入,強化糾紛前端感知。搭建四級網格黨員走訪平臺。構建了多網合一的“黨建+基層網格四長”新型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共設置四級網格22個,選聘網格員425人,把社會治理的末梢延伸到轄區每戶家庭。搭建警情研判警民會商平臺。以警情研判會為載體,建立矛盾糾紛“三級”推送機制。派出所通過每日警情研判會向鎮綜治中心推送當天發生的矛盾糾紛類信息;警務工作站民警每周通過村“兩委”班子會通報糾紛信息。平臺搭建以來,累計反饋并穩妥處理各類矛盾糾紛80多起。搭建金牌調解柔性調處平臺。組建信訪和司法金牌調解員隊伍,打造了“老徐”調解室等,充分發揮人熟、地熟的優勢,第一時間掌握矛盾糾紛信息動態,參與調處糾紛50多起,實現矛盾就地化解。
“三調”延伸,提升中端矛盾化解能力。該鎮對排查的矛盾糾紛按照組級初調、村級聯調、鎮級深調的原則,實現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組級初調。對于初次反映的矛盾糾紛,由該村小組長進行調解,充分發揮鄉里鄉親人熟、地熟的優勢,幫助當事人積極解決矛盾糾紛。村級聯調。村小組長調解失敗的矛盾糾紛,由村委會及時介入,村委會組織村“兩委”部分成員、包村片警等人聯合進行調解,96%的矛盾糾紛經組級初調、村級聯調后能夠得到有效化解。鎮級深調。對于村里不能解決的矛盾糾紛,移交由鎮矛盾調解組織進行調解,調解組織由信訪辦主任、司法所所長等人組成,從矛盾根源、起因、法理等方面進行調解,剩余的矛盾糾紛基本能夠得到有效解決。
“三治”融合,提升后端社會管控力。該鎮探索創新“三治”融合矛盾糾紛調處模式,實現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多元化、專業化、高效化。按照權責歸位、激活主體、細化單元、公約管理的要求,組織全鎮13個村召開村民群眾代表會,集體討論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建立“四會”組織,健全完善村級議事、服務承諾等制度,持續激發村民自治活力。選拔鄉村威望高、熟悉鄉情的老黨員、老干部等“五老”人員當好調解員,推動農村矛盾糾紛就地快速化解。堅持法治思維,構建法治規范的治理格局。在各行政村均建立法律服務站,嚴格落實一村一法律顧問制度,常態化開展法律法規巡回講座和送法下鄉活動,培養“法律明白人”104名。堅持示范帶動,廣泛開展“十星級文明戶”“五美庭院”等評先評優活動。全鎮共評選鎮級“文明家庭”13個,村級“好媳婦”“好婆婆”等先進典型27人,以明德帶動守禮,持續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嵖岈山鎮“塑形鑄魂”。
駐馬店日報記者:丁繼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