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中抗日根據地舊址紀念館用好紅色資源,圍繞推動革命文物“活”起來,通過革命文物與思政課攜手,讓游客參觀的同時,聆聽革命故事,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為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帶來新氣象。
遂平是一片英雄的紅色土地,具有光榮的革命革命傳統和斗爭歷史,這些紅色資源,是廣大黨員和青少年學生學習黨的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的生動教材。
作為我縣一座宣傳、展示、收藏、研究我黨在豫中敵后建立抗日根據地開展抗日活動并取得的歷史功績的紀念展館,近年來,豫中抗日根據地舊址紀念館致力于紅色資源活化利用,進一步創新方式方法,積極拓展革命文物宣傳利用途徑,提升紅色文化傳播力影響力,在對抗日根據地舊址進行保護、發掘的同時,努力把革命文物和思政課相結合,立足資源稟賦,以革命文物為主題開展思政課程。該館按照上級關于運用革命文物資源賦能學校思政課建設的通知要求,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資源蘊含的思想內涵、教育意義和時代價值,著力拓展革命文物資源賦能大思政課教學的樣態和途徑。為了切實推進“大思政課”建設走深走實,該館重新進行了布展裝修,深挖紅色資源,征集革命文物并進行了場景復原,做到有址可看有史可研,重點打造了豫中抗日根據地舊址紅色文化現場教學點,并開發豫中抗日根據地舊址里上黨課等課程,運用多種方式,實現情景式現場教學,增強體驗感和代入感,讓青少年學生們以舊址為課堂,聆聽革命事跡同時,汲取到精神力量,不斷提升紅色文化傳播力、影響力,進一步傳承抗戰精神,康續紅色血脈。
一系列措施,持續點燃了人們的參觀激情。目前,該館已與全市多家中小學校和部分高校及單位簽訂共建協議,每年有近5萬余名學生和黨員來到這里追隨紅色足跡,開展思想教育和黨史教育,聆聽抗日根據地里的紅色故事,宣傳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接受愛國主義教育,豫中抗日根據地舊址紀念館已經成為廣大黨員和師生尋覓紅色精神的重要地點和場所。
縣文廣旅局局長趙東升表示:革命文物見證著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是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下步將進一步創新方式方法,用好革命文物資源,努力推進革命文物融入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依據不同受眾著力開發一批契合教學目標的思政課程,切實推動不同學段學生走進場館開展學習實踐,充分發揮革命文物鑄魂育人作用,讓革命文物“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