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對員工培訓所持的錯誤觀點主要是:培訓無用論,即認為培訓是浪費時間和金錢,埋怨培訓只開花,不結果;有限效果論,即認為培訓效果不明顯,潛在的效果對目前來說不合算,為片面節約成本而降低培訓投入;培訓風險論,即認為經過培訓后的員工素質和技能提高了,人員流出本企業的可能性更大。員工對于培訓也存在偏見,不少員工認為培訓只是企業在擺花架子,搞形式主義而已,對企業發展和自身成長都沒有實際幫助?! ?br>
大部分企業的培訓只注重當時培訓的現場狀況,如,只對培訓的組織、培訓講師的表現等最表面的東西進行考評,而對于培訓對員工行為的影響,甚至對于公司整體績效的影響不去考評。而外派培訓則更簡單,只是看培訓者有沒有培訓的合格證書;另外,培訓后也不能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而是原來干什么,現在還干什么,原來怎么干,現在還怎么干,甚至連企業自己都說不清到底有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如何讓培訓收到90%甚至是百分百的效果呢?
途徑一:明確培訓目的
企業在進行培訓之前一定要明確自己的培訓目的,它是指導培訓工作的基礎,也是衡量培訓工作效果的標準。企業培訓的直接目的是提高員工的知識、提高員工的技能、改變員工的態度;企業培訓的間接目的是使企業與員工形成共同目標以維持企業的持續發展。一般而言企業培訓有以下幾個主要的目的:
1.優化人崗匹配。以崗擇人、人崗相適是企業發揮員工積極性的重要途徑。隨著企業的發展,大部分員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達不到崗位要求的情況,企業需要通過培訓使員工更好地勝任自己的本職工作,以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2.提高員工的能力和技術水平。企業的發展對員工的能力和技術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通過培訓才能使員工的能力和技術水平的提高與企業的發展同步。
3.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員工的素質包括思想素質、知識素質、能力素質、心理素質等。員工的綜合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公司的發展。通過企業培訓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是企業培訓的重要目的。
4.有效溝通、團結合作。通過培訓使得企業各部門之間及員工之間能夠有效地進行思想、觀念、信息、情感的交流以促進彼此間的了解,形成企業內部和諧的人際關系、高效的工作團隊,團結合作完成企業的目標。
途徑二:確定培訓原則
培訓原則是指導企業培訓的綱領性文件。只有確定企業培訓的原則,才能更好地組織和實施企業的培訓。企業培訓的主要原則有:
1.前瞻性原則。企業應根據自己的戰略及同行業發展的趨勢安排員工的培訓工作,從企業的實際出發,因人而異、因崗而異、因部門而異地進行培訓。
2.長期性原則。企業對員工的培訓應具有長期性,只有長期性的培訓才能使員工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3.系統性原則。企業對員工應進行有系統、有計劃、有步驟地培訓。
4.實用性原則。企業對員工的培訓應強調針對性、實踐性,企業發展需要什么,員工缺少什么理論和技術,企業就應及時地安排培訓。
5、效益性原則。企業應注意培訓的成本,作好培訓預算。通過對員工的培訓不但要能提高公司的經濟效益,而且能夠使公司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公司形成學習型組織打下良好的基礎。
途徑三:加強培訓組織
良好的培訓組織是企業提高培訓效果的關鍵,也是其實施培訓工作的保證。企業加強培訓組織主要表現為:
1.組成培訓領導小組負責整個企業的培訓組織領導工作。培訓領導小組可由總經理、人力資源部經理(總經理助理)、兩位員工代表組成,由總經理負責。培訓領導小組負責制定公司的長、中、短期培訓計劃。
2.保證培訓經費。公司每年劃撥相當于參訓人員上一年度收入的1.5% 一2%的資金或企業上一年度利潤的x% (比例可根據各企業的不同確定)作為員工培訓的經費。培訓資金應??顚S?。
3.規定培訓時間。企業應保證每一位員工一年應參加培訓的時間。時間長短應根據企業的實際狀況而定。
4.加強培訓的監督與管理。對培訓經費的劃撥和使用、培訓計劃的編制及實施進行監督與管理。
途徑四:制定培訓計劃
企業培訓計劃是實現企業培訓目的的具體途徑、步驟、方法。培訓計劃應由培訓領導小組根據企業培訓的目的在進行培訓需求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制定。其主要包括:
1.培訓需求分析。培訓需求分析主要包括組織分析、任務分析、人員分析。組織分析要分析公司的發展戰略、技術革新、機構重組、規??s減、權力下放、團隊合作等。任務分析包括核查崗位說明書及要求,了解從事某項工作的具體內容,分析完成該工作所需的各種技能和能力。通過任務分析確定參訓人員培訓的內容。人員分析是分析那些人員需要參加培訓,那些不需要參加培訓,此項可通過績效評估完成。
2.制定員工培訓計劃。員工的培訓計劃應包括培訓目的、培訓對象、培訓內容、培訓時間、培訓地點、培訓方法、培訓費用。
途徑五:設計培訓內容
企業內不同層次、不同部門的員工需要接受的培訓內容各不相同。即使是同層次、同部門、同一個員工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工作性質,其所需接受的培訓也不相同,因此針對企業的實際情況及員工的具體需求設計培訓內容是十分重要的。不同層次的管理人員需要培訓的內容不同,一般而言,高層管理者需要培訓的內容是:
(1)新的企業觀念;(2)企業經營理念;(3)適應及改造環境的能力;(4)領導控制能力。中層管理者需要培訓的內容是:(1)人際關系;(2)管理基礎知識;(3)領導控制能力;(4)作業管理。基層管理者需要培訓的內容是:(1)人際關系;(2)培養下屬;(3)指導工作。企業內不同部門所需培訓的內容也不相同。企業經營活動的主要部門是生產、營銷、財務、人力資源管理等。生產部門的培訓內容除與生產作業直接有關的專門培訓外,主要還有生產計劃、生產組織、生產管理、制造管理、作業研究、設備管理、機械管理、工具管理、圖表管理、運輸管理、采購管理、計量管理、品質管理、庫存管理、物料管理等。營銷部門的培訓內容主要有市場調查、營銷分析、營銷、銷售折扣、產品價格、營銷組織、促銷、廣告、宣傳、產品知識、銷售技巧等。財務部門的培訓內容主要有財務預算、資金籌措與管理、股利分配、經濟學、成本原理、成本分析、計量管理、管理數學等。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培訓內容主要有任用、調配、升遷、績效考核、薪酬福利設計、安全衛生、人際關系、溝通勞資關系等。企業培訓最好能分層次、分部門進行,這樣有助于培訓內容的設計。培訓的內容是否有針對性直接影響到企業培訓的效果。
途徑六:組織培訓實施
企業員工的培訓具體實施原則上應由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負責,其主要的工作應包括:
1.培訓內容的設計。根據對企業培訓需求分析,設計每一次培訓的內容。培訓內容要具有針對性、實用性。
2.培訓師的選擇及聘請。培訓師可來自于公司內部、咨詢公司、大專院校、同行業公司。培訓師的選擇可根據培訓的內容和培訓師的特長而定。培訓師的選擇直接影響到培訓的效果。培訓師的聘請應簽訂工作合同。
3.培訓課程描述。課程描述是有關培訓項目的總體信息,主要包括課程名稱、目標學員、目的陳述、課程目標、地點、時間、預先準備的培訓設備及培訓教師名單。培訓前應打印成表,發給每一位學員。
4.培訓時間的安排。每個培訓項目都要制定一個課程時間安排表,它包括培訓項目的主要內容、相應的時間安排以及時間間隔的計劃。
5.培訓場所的安排。培訓場地舒適、安靜、獨立,不受干擾且有足夠大的空間,能夠在培訓中使用范例(如錄像、產品樣品、圖表、幻燈機)。應根據培訓的要求安排座位。座位安排有扇形、教室形、會議形、馬蹄形。
6.培訓資料及器材的準備。每一培訓項目都應準備培訓資料,主要包括培訓教材、培訓課程描述書、培訓時間的安排表、培訓記錄表等。準備培訓所需的器材(如,板書用品、錄像機、幻燈機、電腦、多媒體教學設備)。
7.培訓資料的保存。為每一位參訓人員建立個人培訓檔案,記錄每一次培訓的基本情況和培訓的考核結果。對每一項目的培訓教材、培訓課程描述書、培訓時間的安排表、培訓記錄表都應保存。
途徑七:選擇培訓形式
一般而言,企業培訓的形式主要有在職培訓(on job training)、脫產培訓(
ff job training)、自我培訓(self―develop.ment training)等三種形式,每種形式各具優缺點。企業應根據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對象、不同的內容、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培訓形式。
1.在職培訓。在職培訓是指員工在不脫離現有崗位的情況下,接受企業的培訓。其主要優點是比脫產培訓更容易實施,可一邊工作一邊培訓,費用較低,培訓是實際而非抽象的,可因材施教。其主要的缺點是很難做到工作培訓兩不誤,培訓內容無法統一,不利于傳授專門的高程度的知識,培訓員工的數量少。
2.脫產培訓。脫產培訓是指員工離開現任的工作崗位去接受培訓。其主要優點是可對大量的員工同時進行培訓。員工可在專家指導下專心接受培訓并學習高度專業化的知識和技能,參訓者可相互學習提高培訓效果,容易培養參訓者團隊意識。其主要的缺點是培訓費用較高,培訓成果無法及時運用,培訓會影響工作進度。
3.自我培訓。自我培訓是指員工具有強烈的上進心、嚴格要求自己,根據自己的特點不斷地進行自我學習。它是一種主動地行為。
途徑八:優化培訓方法
培訓的方法有很多種,企業應根據不同的培訓對象、不同的培訓方式、不同的培訓內容選擇不同的培訓方法。培訓方法選擇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企業培訓的效果。一般而言。我們可依據培訓對象、培訓方式、培訓內容的不同采用如下的培訓方法:
1.按培訓對象的不同。對一般的員工的培訓方法有:演講法、會議討論法、學徒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工作實踐法、專題研討法等。對管理人員的培訓方法有:工作輪換法、敏感性訓練法、會議討論法、工作內培訓法即T.W.I(Training within indus.try)、M.T.P(Management training program)管理培訓項目法、A.T.P(Administration training program)行政培訓項目法、崗位競爭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模擬實驗法、團體討論法、職權分析訓練法、頭腦風暴法、商業游戲法等。
2.按培訓方式的不同。在職培訓的方法有:上級指導法、工作分析法、問題分析法、工作輪換法、工作實習法等。脫產培訓的方法有:講授法、會議討論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敏感性訓練法、商業游戲法、T.w.I法、M.T.P法、A.T.P法等。
3.按培訓內容的不同。技能培訓采用工作實習法、改變員工態度培訓使用員工參與法、知識培訓采取講授法。
途徑九:評估培訓效果
為了提高培訓效果,需要對參訓人員的每一個培訓項目進行評估,通過評估可以反饋信息、診斷問題、改進工作。評估可作為控制培訓的手段,貫穿于培訓的始終,使培訓達到預期的目的。培訓評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培訓過程中――評估培訓項目包括那些內容?參訓人員對此是否感興趣?
培訓后――評估參訓人員學到了什么?
培訓后――評估參訓人員對經營管理是否有促進?
參訓人員回到崗位后評估培訓的內容是否在工作中有用?
培訓效果的評估可采用問卷調查、訪談、對比分析等方式。
途徑十:運用培訓結果
培訓結果運用與否及如何運用直接關系到企業培訓的效果。一般來說,員工培訓的結果可用于以下幾個方面:
1.為后續培訓提供參考依據。企業可根據培訓的結果調整或改變培訓的內容、方法、時間及培訓師等,以提高培訓的效果。
2.作為績效考核的一個指標。培訓是提高員工綜合素質的一條重要途徑。把培訓結果作為員工績效考核的一個指標有助于提高他們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培訓效率。
3.作為提拔任用的部分依據。參訓人員培訓的結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都反映了他們對待培訓的態度及他們的學習能力及未來的發展潛力,把培訓的結果作為企業內部提拔任用的部分依據有助于培養企業濃厚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企業的培訓效率。
以上每一步都影響到企業培訓的效果,企業要想提高培訓的效果就必須對上述問題進行綜合的、系統的考慮,認真實施這些措施。
本站網址:
http://www.china-train.net(轉載務必加上此鏈接)
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