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北方莖潰瘍病菌主要發生于巴西、阿根廷、意大利、法國、俄羅斯、韓國、加拿大、美國等國家和地區。主要寄主為大豆,傳播途徑通過病原菌以菌絲的形態存活于種子內傳播。此外,病菌還以菌絲和子囊殼的形態在大豆病殘體上越冬,并隨病殘體作遠距離傳播。大豆植株感染該病菌后,莖部會形成凹陷的紅褐色潰瘍斑,潰瘍部組織位表皮剝落、易碎,病種不發芽或發芽緩慢,導致植株數量減少,產量下降,嚴重時可導致植株萎蔫、死亡。20世紀50年代,美國中北部地區曾發生過該病害,80%的大豆植株受害,產量損失達50%,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但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該病又成為美國南部各州的嚴重問題。因該病菌對大豆種植業危害性極大,被國家列入我國禁止入境的檢疫性有害生物。目前,在中國尚未有該病菌病害發生的報道。
據河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由于我國大豆產區普遍具備該病菌存活生長的條件,一旦該病菌傳入,將會給中國大豆種植帶來嚴重危害。日前,攜帶該病菌的6.3萬噸進境美國大豆,已在信陽檢驗檢疫局的嚴密監督下采取高溫膨化加工完畢,下腳料全部作焚燒處理,消除了有害生物傳入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