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榴莲芭乐丝瓜秋葵18,亚洲国产精品线播放,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中文在线观看www,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日韩亚洲,亚洲国产成人久久

因姓“茍”常被取笑 鄭州男子欲給孩子改姓氏

編輯:李慧勤 時間:9/15/2015 10:03:33 AM 瀏覽:3041

鄭州男子因姓“茍”常被取笑 欲給孩子改姓氏 - 看看河南

孩子隨誰的姓,常有父母起爭議。楊陽配圖

□記者韓景瑋

核心提示|姓名伴隨著每個人的一生,不僅是人際交往間的代稱,還蘊含著長輩對子女的期許,有人甚至認為它攸關一生的運勢等。9月12日,大河報刊出《不隨父母姓,幼兒遭遇落戶難》一文后,引起多方關注。

隨著小學生開學,因孩子重名等原因,更多家長有著為孩子改名的沖動。然而,因改名涉及戶籍管理、身份認證等問題,處理程序不當,或許又會發生“怎么證明我媽是我媽”的尷尬。該如何讓改名這件私事辦得更順暢?頻頻改名究竟好不好?9月14日,記者就上述問題進行了多方調查。

確有此事
姓氏“怪異”,村民決定集體改姓
不過,在現實中,有人改名、改姓并不那么順利

“寧可不給孩兒上戶口,也不能讓他姓茍。”大河報9月12日刊出《不隨父母姓,幼兒遭遇落戶難》的報道后,這起發生在滎陽的案例,引發關于改名改姓話題的熱議。而據了解,此前也是發生在滎陽的另一起改姓案例,因改姓地域不同,結果也不一樣。滎陽市城關鄉一個名叫雷垌村的小村子里,茍姓是個大姓。但早些年,茍姓族人因姓名和狗諧音,時常被外姓人取笑。

2008年,村里的茍姓村民找出了族譜,證明了茍姓祖上為“敬”,五代十國時期,后晉一“敬”姓大臣因為要避皇帝石敬瑭的名諱,忍痛減“文”改姓為“茍”。為此,村民決定集體改姓,在經歷了派出所及上級公安分局嚴格審批之后,最終村民們成功將茍姓修改為敬姓。雷垌村村民改姓5年后,登封市唐莊鄉上百名茍姓村民借鑒他們的做法,也進行了集體改姓。這之后,陜西、甘肅、河北、沈陽、黑龍江等地的很多茍姓人,紛紛認祖歸宗,成功改姓“敬”。

而如今在鄭州,也有茍姓群眾希望改姓為“敬”,但由于種種原因,改姓改得并不順利。而省高院9月12日的改姓判例發布,則讓他們看到了希望。

現象掃描
新生入學,引發孩子改名“熱潮”
原因雖有不同,但入學前改名多是為避免繁瑣

早在妻子準備懷孕時,鄭州市民茍先生就決定要給孩子改姓。茍先生透露:他從上幼兒園起,就被老師、小朋友們喊作“小茍(音同狗)”。因為這,他從小不愿去上學。后來勉強去上學了,遲到、逃課也是常有的事兒——他不想聽見老師點名,只要點到他的名字,就會引得同學哄堂大笑。在茍先生看來,“茍”姓帶來的羞辱和創傷,已經烙印在了他的心中。

茍先生的孩子上學年齡臨近,他希望盡快給孩子改姓。和茍先生相似,隨著新生入學,有家長不斷到派出所咨詢給孩子改名的事情。

家住鄭州市金水區的劉先生表示,他給孩子起名時曾翻過不少書,本來覺得名不錯,但最近通過手機姓氏打分軟件打分,發現孩子的名字起得并不理想。考慮到上學后改名相對繁瑣,劉先生決定在開學前給孩子改名。

鄭州市民李先生則稱,他想給女兒改名,是因為小學開學后,班里好幾個叫“軒軒”的,與女兒名字相重。

鄭州市公安局戶籍民警王霞告訴記者,每到新生入學,咨詢給孩子改名的現象就比較集中。加之學齡前改名程序相對簡單,只需帶孩子的出生證、父母戶口本、身份證、結婚證,與父母雙方共同提交的書面申請,到派出所就可辦理。而上學后改名需要更改學籍,這需要校方出示學籍檔案復印件并加蓋學校公章。

記者從學校方面了解到,現在都是電子學籍,更改程序比較繁瑣。這導致一些家長,出現在學前給孩子改名的沖動。

記者調查
超七成的人有過改名想法
公民有權改名,但現行法律使得改名未必順利

古人云:“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好名。”在中國人心目中,姓名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重要意義。事實上,很多大人也曾有給自己改名的想法和沖動。在記者做的一項調查中,面對你是否喜歡自己的名字的問題,有45.45%的人表示喜歡,有45.45%的人表示不喜歡。調查時,超過七成的被調查者有改名的想法。

在生活中,想改名的人雖然不少,但真正改名成功的卻不多。因為他們的改名申請,往往被戶口登記機關“不予批準”。

省法院研究室綜合科科長馬磊表示,一些人最終通過訴訟維權而實現了改名愿望。而公安機關因拒絕改名申請而頻頻成為被告,則是立法滯后和公民權利意識覺醒嚴重碰撞的結果。根據《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公安機關拒絕為申請人變更姓名的做法,在目前缺乏充足的法律依據。而依據我國于1958年公布實施的《戶口登記條例》,公民變更姓名時,要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但何種情況下允許變更姓名,何種情況下不允許,至今仍沒有統一的明確的規定。這使得公安機關無論同意還是拒絕公民的改名申請,都無章可循。

[調查數據]對于改名您有過這些想法嗎?

45.45%45.45%

是否喜歡自己的名字?的人表示喜歡的人表示不喜歡

是否有過給自己改名的想法?72.73%的人表示有過

是否有過給自己起多個好聽名字的想法?

90.91%的人表示有過

認為改名究竟好不好?

90.91%的人認為,名字跟隨自己一生,還是改成自己喜歡的比較好

改名原因的變化[相關對比]

以前

因同名的人多因父母離異等

現在

因名字諧音不雅因生僻字難寫希望名字個性化等

律師說法
改名爭議,引發社會管理問題從社會管理方面來看,改名真不該“任性”

河南省言東方律師事務所主任閆斌表示,有學者認為:人的姓名與人的經濟、社會、政治等活動密切相關,對改名權應當有所限制,否則會給社會帶來嚴重混亂。比如,隨意換名會給逃債者提供便利,還有社會治安管理問題。如果隨便改名,也容易讓逃犯鉆空子。有時候還會給自己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因為名字不是一個簡單的符號,名字是有法律效益的個人稱謂,如果名字變更了,相應的法律效益也會變更。

現實生活中,改名之后,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的變動:名字改了,戶口簿得改,身份證得改,住房證得改,護照得改,存折得改,駕駛證得改,有汽車的車輛保險的受益人得改,醫療保險得改,養老保險得改,人壽保險得改……如果僅憑喜好、興趣隨意改名,將給社會管理帶來巨大壓力。

專家建議
用法律制度保障公民姓名權專家建議與姓名更改相關的法律應盡快跟上

閆斌認為,要解決公民行使改名權時遇到的一些問題,當務之急是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比如:改名需要“正當理由”嗎?需要什么樣的“正當理由”?改名有次數限制嗎?改名有年齡限制嗎?等等。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厲兵和張書巖曾提議出臺《姓名法》,這說明一部完善的姓名法已是形勢所需。而去年10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在北京開幕,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信春鷹向會議作民法、婚姻法有關條款解釋(草案)的說明。希望從法律制度上保障公民的姓名權,做到有章可循。

同時,閆斌認為,改名不能一味跟風,否則只會讓自己的精力和時間耗費在改名上。對于那些確實有改名需要的群眾,戶籍管理部門也應給予支持,簡化手續。當然,無論是改名,還是辦理其他證件,要減少乃至避免“怎么證明我媽是我媽”類似事件的發生,職能部門應從利民、便民的角度出發,打破部門間的信息壁壘,讓老百姓辦事省時、省力、省心。

(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