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撐身體全靠一雙胳膊,朱志強每天閑暇時都會記著鍛煉。
? ?大河網訊?朱志強,18歲,家住焦作市修武縣周莊鎮。他患有先天性腰脊膜膨出,下半身沒有知覺。今年,作為理科生的他高考成績是645分,高出一本分數線122分,在全省理科排名中,他在2258名。
成績斐然,但朱志強說,勛章也有媽媽一半兒。從幼兒園到高中,媽媽每天送他上學,背他進教室。
困難使人強大,也使人糾結,但在上學這條路上,母子倆相互扶持,選擇勇往直前。朱志強說,學習這條路,必須堅持,因為這是他最好的選擇;媽媽說,她會和兒子在一起,兒子去哪兒,她就跟到哪兒。
身有殘疾的他平時這樣學習
初三之前他還能坐著學習,后來坐的時間長了會長瘡,他只能趴著寫字。
走進他的臥室,床中間,放著一本書、一個本子。這就是他的書桌。
他挪動輪椅,先坐到床上,背貼床,翻個身,胳膊撐著,就進入了學習狀態。
在學校也不例外,從初三開始,他所在的教室,都會放一張床,聽課、寫作業,他都需趴著完成。
一墻獎狀“趴”著學習,不影響他當學霸
根據身體情況,他填報的專業是計算機類和數學
7月12日,記者驅車來到焦作市修武縣周莊鎮朱志強的家中,一進門,右邊墻上“霸屏”的獎狀格外引人注目,因為太多貼不下,對面墻上,還貼了幾張。
成績的背后是艱辛,走進朱志強的臥室,床的一側,擺了好幾摞書。床中間,放著一本書、一個本子。原來,這既是朱志強的床,也是他的書桌。“初三之前還能坐著學習,后來坐的時間長了就會長瘡,一般我都是趴著寫字。”說著,朱志強給大河報記者演示了一番,只見他挪動輪椅,先坐到床上,背貼床,翻個身,胳膊撐著,就進入了學習狀態。在學校,也不例外,從初三開始,朱志強所在的教室,都會放一張床,聽課、寫作業,都需要趴著完成。“時間長了,胳膊會累嗎?”很多人問過朱志強這個問題,但他總淡淡地說:“不累,都習慣了!”
十幾年的求學路,朱志強比普通學生走得艱難許多,他深知機會的不易,一直很努力,初中階段的每次大考,他幾乎都是縣里第一名,中招考試,他以優異的成績被焦作一中宏志班錄取。
對于自己的高考表現,朱志強還算滿意,他填報的專業都是計算機類和數學。“這兩個學科對于身體的限制相對少點,方便以后工作。”對于殘疾,朱志強理性面對,從不回避,他總是說,求學的路,只能堅持,因為對他而言,這是最好的選擇。
一份大愛十幾年求學路,媽媽背他進教室
上大學后,母親還想陪著他,他去哪兒,就跟到哪兒
朱志強家的墻上還掛了一幅十字繡,上面繡著大大的“奮斗”二字,留白處寫著:人世間條條路坎坷,勇往莫退縮……這是朱志強媽媽周春連親手繡的,希望以此鼓勵兒子。
回想自己的求學路,朱志強說,媽媽就像是他的“戰友”,始終陪伴在左右。從幼兒園起,媽媽每天都會送他,十幾年來,交通工具由自行車變成了電動三輪車,無論哪種方式,媽媽都會親自把他背進教室。
因為朱志強的身體原因,爸爸媽媽只能在村子附近打零工,他還有一個弟弟,一家四口的生活本來就貧困。到了高中,朱志強要到市里上學,周春連毅然在學校對面租了一間十幾平方米的小房子,專職照顧兒子起居,少了一個勞動力,家里的情況更是雪上加霜。朱志強所在的焦作一中得知情況后,不僅免去了他所有費用,還為他提供資助,并給周春連安排了一份食堂保潔的工作。后來,學校附近一個小型服裝企業為她提供了一份工作。每天晚上,周春連還兼職做一些針線活兒。
“他這個病是先天的,我老覺得虧欠他。”周春連的語氣沒有猶豫,“上大學我還是想跟他在一起,他去哪兒,我就跟到哪兒。”
一種感恩為了少給同學們添麻煩,他盡量少喝水
懂得感恩,是學校老師對朱志強的評價
據老師們介紹,因為行動不便,平日在學校,只要朱志強出教室門,同學們都會來幫忙背他,但朱志強為了不給大家添麻煩,在飲食上非常注意,盡量少喝水,減少上廁所的次數,平日里的課外活動,他也很少參加。“雖然大家讓他別客氣,他表面應承著,可還是那個倔脾氣。”老師說。
自己不愿給別人添麻煩,但對于同學們的事兒,他卻很熱心,因為身體原因,他在教室的時間長,同學們有啥不懂的問題,都喜歡找他請教,他總是毫無保留、耐心講解。
而媽媽周春連更是盡己所能,回報所有善意。朱志強的班主任王強告訴記者,去年冬天,焦作下了一場大雪,他早上7點來到學校,發現朱志強的媽媽正在鏟積雪,從校門口到教室,已經清理出一條通道。
對于這些,周春連總是不愿意多說,因為在她看來這是理所應當的,“這幾年,學校幫助我們太多了,不做點啥,我心里不安生。”周春連說。
一點心事為兒子的成績驕傲,但最大的心愿是他健康
兒子的病有救了,她就會賣掉房子,給兒子治病
采訪中,周春連告訴記者,在她的心里,還有放不下的事——給兒子看病。
朱志強出生第三天就被查出患有腰脊膜膨出,醫院沒少去,也花了不少錢,但并沒有成效。雖然周春連和兒子一樣早已學會接受現實,但兩人也明白,彼此都還懷有希望,期待奇跡。
“我們家這個房子是2009年蓋的,當時錢是借來的,就是給兒子看病做打算。”周春連說,錢是“死”的,房子是會漲的。
周春連說,她一直期待,有一天醫學發達了,或者遇到好的醫生,兒子的病有救了,她就會賣掉房子,給兒子治病,一家人再搬到原來的土房子里。“兒子成績好,是我的驕傲,但有時候,我寧愿他成績差點,也希望他健健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