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鄭州4月29日專電 她是一名孤兒,叫陳鋅,今年20歲,一出生就因患有腰骶部脊膜膨出、左側麻痹性足內翻、脊髓栓系綜合征、左側發育性髖關節脫位等多種先天性疾病被父母遺棄在冰冷的路旁。之后她兩次被收養又兩次被遺棄,最后被現在的爺爺收留。爺爺叫陳長付,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收養陳鋅時已經72歲。從此,命運將這一對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爺孫”緊緊地綁在一起,可陳鋅的成長之路卻坎坷不平……
一次意外埋下隱患
陳鋅現在的家在駐馬店泌陽縣官莊鄉薛莊村,家中共4口人,爺爺、奶奶、叔叔還有她。奶奶啞巴,且神志不清。叔叔也是爺爺收養的一名孤兒。
“聽爺爺說我1歲時連爬都不會,就只會坐著,因為先天性疾病,一直大小便失禁,至今仍是這樣。”陳鋅說,“因為背部疾病,從小到大也一直無法仰臥,每天睡覺都得側著身。但這些似乎都習慣了,如果不是12年前那次意外,也許我還不會來醫院。”
2003年,陳鋅8歲,和爺爺一起去撿破爛時不慎被玻璃扎傷左腳。陳鋅說,她當時并沒在意,但半個月過去了傷口卻不見愈合,陳鋅也感到越來越痛,爺爺這才帶她去了醫院,醫生說已傷至神經需做手術,手術費需要兩萬元。
兩萬元,對剛剛能夠糊口的爺爺和陳鋅來說簡直是個天文數字,爺爺抱著8歲的陳鋅流淚了:“妞妞,咱家實在是拿不出來錢啊!妞啊,咱就認命吧!咱只能認命了……”
清貧生活再遭變故
隨著年齡增長,爺爺的身體也越來越差。2008年不幸再次降臨,年邁的爺爺患上了偏癱,需常年臥床。這時陳鋅的腳傷也越來越嚴重,不僅常年感染且慢慢發展成畸形,左腳和地面程90度,只能用腳踝走路。
“叔叔常年在外地打工,出去近20年了,除每年春節回家一次,其他時候對家中幾乎不管不問。”陳鋅說,“以前我們主要靠爺爺撿破爛和國家每月幾百元的補助生活,爺爺癱瘓后看病吃藥費用增加,幾百塊錢明顯不夠了。”為了補貼家用,幾年前陳鋅在離家不遠的一個電子廠找到一份工作,每個月有800元的收入。每天中午,陳鋅都會回家為爺爺奶奶做飯,吃完飯后顧不上休息就要再次返回單位上班。但2013年工廠倒閉,陳鋅也失業了。
盼望康復 報答爺爺
由于近幾年左腳傷口流膿不止,疼痛、流血、走路不便、沒法干重活兒也常常困擾著陳鋅,前段時間,她拿著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5000塊錢果斷來到鄭州,信心滿滿地開始了尋醫之路。
經醫院詳細診斷,陳鋅患有腰骶部脊膜膨出、左側麻痹性足內翻、脊髓栓系綜合征、左側發育性髖關節脫位、左足骨髓炎,且病程較長、病情復雜。之前去過的每家醫院都告訴她,想要康復必須趕緊截肢。而截肢手術,假肢佩戴,再加上之后要做的全胯踝置換手術,陸續費用需10萬左右。
“來的時候想著5000塊錢應該夠了,可到這才知道,這些錢離治好病還差好遠好遠,我就算借也不知道找誰去借啊。”陳鋅滿臉無奈地說。
現在陳鋅獨自一人住在醫院,護士每天為她打飯,照顧她簡單的生活起居。“爺爺今年已92歲了,癱瘓在床,奶奶精神上有問題,我不在家總擔心他們吃不上飯。”陳鋅說,“所以我特別希望能盡早做上手術,病好后能再找份工作,好好地報答報答他們。”
記者手記
見到陳鋅,感覺稍有意外,她比我想象得要樂觀很多。雖然她說小時候因為有病和沒有媽媽,經常遭到小伙伴的欺負和嘲笑,但話語間卻處處流露著責任和堅強。她從沒上過一天學,但自學了認字和寫字,床頭經常放著自己愛看的書。她還能說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且表達清晰有條理。陳鋅說,如果以后有能力,她想去幫助一些像爺爺、奶奶這樣的一些老人,還有像自己這樣的孤兒。
采訪臨結束,她說她還有一個心愿就是希望能見見自己的親生父母。她想通過報道轉達父母,希望他們不要因拋棄女兒而內疚與自責,她心中沒有怨恨,只有想念,她感恩父母給了她生命,她想當面對他們說聲“謝謝”。
陳鋅說,根據大人的敘述,她推測她的親生父母應該就在駐馬店泌陽縣周邊,如果您看到這篇報道有陳鋅父母的線索,請幫幫這個苦命卻堅強的女孩。
如果您想獻出一份愛心,為陳鋅的康復助一臂之力,請撥打陳鋅電話:15093593645。
或者匯款至中國郵政銀行:6210 9851 1100 6550 100,戶名:梁卓(因陳鋅2001年才上了戶口,按身份證年齡無法開戶,所以借了好朋友的卡)。
已經畸形的左腳
腰骶部脊膜膨出
朋友送陳鋅的書
病床旁邊的柜子上放著兩瓶綠植,可以看出陳鋅是個熱愛生活的女孩
直到2001年陳鋅才上了戶口
按身份證年齡無法開戶,陳鋅借了好朋友的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