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3日電 據(jù)日本共同社2日報道,對于聯(lián)合國特別報告員提出的前往日本調查福島核事故受害情況的要求,日本政府不予回應并事實上加以擱置的事例接二連三。有的報告員甚至5年以上未收到答復。另一方面,調查主題有利于日本政府的報告員則獲得接待,批評這一“雙重標準”(人權團體語)做法的意見越來越多。
【無法成行】
我本想就核電站處理水的廢棄等問題聽聽決策者和居民的看法……”。有害廢棄物問題報告員通賈克(Baskut Tuncak)于2015年2月~2019年2月5次要求訪日,但均未能實現(xiàn),直到2020年7月結束任期。
據(jù)報道,國內流離失所者人權狀況報告員塞西莉亞(Cecilia Jimenez-Damary)從2018年8月起,為調查核事故疏散人員的生活狀況,曾3次要求訪日,但均未得到答復。塞西莉亞表示:“理解因新冠疫情等而難以實現(xiàn),但我希望走訪調查疏散人員并與日本政府對話?!?/p>
【協(xié)調未果】
日本外務省就訪日要求解釋稱“會面協(xié)調未果”,并表示日方沒有答復義務,“如果可以接待就會聯(lián)系”。不過,僅從最近2年來看,日本政府主導設置的有關消除對麻風病患者等歧視的報告員以及朝鮮人權問題報告員訪日,分別與外務政務官和官房長官實現(xiàn)會面。
2018年,通賈克曾要求日本政府暫緩讓核事故后疏散的兒童返回輻射量超過事故前安全標準的地區(qū),引來日本政府的強烈反對。他質疑稱:“感覺是在妨礙持批評態(tài)度的報告員表達意見?!?/p>
【神經緊繃】
報告員的活動令日本政府神經緊繃。圍繞新冠疫情下的學生補貼項目,4名負責種族歧視問題的報告員2月致信日本政府,要求糾正將朝鮮大學校學生排除在外的“歧視性”做法。信件內容6月被報道后,日本官房長官加藤勝信立即駁斥稱:“這不屬于利用種族、民族、國籍的肆意歧視?!?/p>
2017年負責隱私權問題的報告員約瑟夫?卡納塔西(Joseph Cannataci)對寫進合謀罪主旨的修改版《有組織犯罪處罰法》提出批評,同樣引起日本政府的強烈不滿,甚至通過了“認為這并非聯(lián)合國而是個人見解”的內閣會議決定。
中京大學教授小坂田裕子(國際人權法)指出:“獨立于國家的特別報告員的存在對于避免提出人權問題的程序政治化和確保公平性十分重要。有必要誠實應對訪日要求?!?/p>
? ? ? ? 來源:大河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