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達喬 青木 陳朔 柳玉鵬】立陶宛外交部長蘭茨貝爾吉斯10日在澳大利亞全國新聞俱樂部發表演講,將中國和俄羅斯稱為“國際秩序的破壞者”,呼吁全世界抵抗中俄的“侵犯人權行為”。他的這一表態遭到中方嚴厲駁斥。同日,多家媒體發現,中國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官網2月9日0時發布的《符合評估審查要求的國家或地區輸華肉類產品名單》顯示,中方暫停接受自2月9日后(含2月9日)啟運的立陶宛牛肉進口申報。據立陶宛“15分鐘”新聞網報道,該國食品和獸醫局9日收到了中方的通報。立陶宛唯一一家向中國市場出口冷凍牛肉的企業稱,自去年12月起,該公司對華出口的通道已被關閉,“這對公司來說意味著巨大的損失,8年的努力都白費了”。
“澳大利亞在與中國的斗爭中贏得新盟友”,澳大利亞第9新聞網10日報道稱,立陶宛外長蘭茨貝爾吉斯當天在全國新聞俱樂部發表演講,稱那些試圖逃避全球秩序的人“將付出高昂的代價”,“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的當務之急是保護由既定規則統治的世界,并盡我們所能加強它”,“我確信這是立陶宛人和澳大利亞人的共同觀點”。
彭博社引述蘭茨貝爾吉斯10日的演講內容稱,各國需要減少對他所稱的“全球秩序破壞者”的貿易和能源依賴,并認為“有必要加強建立并維護既定國際秩序的自由民主政體之間的伙伴關系”。報道稱,在回答關于國際社會在烏克蘭邊境局勢和“新疆人權”課題上“缺乏具體反應”的問題時,他呼吁人們不要在這些問題上“保持沉默”,要繼續“提出問題”。彭博社稱,蘭茨貝爾吉斯也坦言,解決這些問題“每個人都要付出代價”,“原則是要花錢的”。此外,他還聲稱,立陶宛不會在設立“臺灣代表處”的問題上后退。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0日表示,立陶宛應該做的是正視客觀事實、糾正自身錯誤,回到堅持一個中國的正確軌道上來,而不是混淆是非、惡意炒作,更不是拉攏其他國家聯合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