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5月27日,在駐馬店市西平縣老王坡高標準農田示范區,聯合收割機在收割小麥。本報記者 陳曉東 攝
5月27日,光山縣雀村店農機手細致檢修調試收割機,為麥收做足準備。晏榮榮 攝
夏邑縣會亭鎮郭呂莊村,村民在田間收獲小麥(5月27日攝)。王高超 攝
□本報三農全媒體中心記者 趙博
占全國不到6%的耕地,卻貢獻了全國10%的糧食,小麥產量占全國四分之一強。又是一年麥黃時,今年,河南克服干旱天氣影響,用粒粒小麥書寫糧食安全答卷的背后,離不開農機裝備的硬核支撐。
麥浪里的“硬核裝備”
5月26日,在平輿縣李屯鎮柳屯村的一處麥田里,一臺東方紅4LZ-10AK收割機“吞”入一排排小麥,經過高效脫粒系統,麥粒與麥稈迅速分離,待收割機“吃飽”后,一股股麥流從卸糧筒中傾瀉而下,裝入運糧車。
“這臺東方紅收割機是我去年買的,挺好用的,我從襄陽市一路收到了平輿縣?!眮碜陨綎|聊城的機手蔡甲俊說。
“我們的東方紅4LZ-10AK收割機是今年的熱銷機型,每秒糧食喂入量能達到10公斤。”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收獲機具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張賓說,東方紅4LZ-10AK收割機是面向中小地塊作業專門研發的小型多功能縱軸流收割機,具有機動靈活、多能收獲、操控舒適等特點,是服務于家庭農場、小規模承包地、小面積雜糧收割的理想機型。
更智能、高效率、快響應是衡量一臺收割機的關鍵指標,尤其面對降雨天氣時,小麥收割被稱為“龍口奪食”,收得快不快、好不好關乎能否顆粒歸倉。
作為我國農機裝備制造的領軍企業,中國一拖集團聚焦解決大型大馬力高端智能農機裝備和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一大一小”兩方面存在的短板,加大研發投入,關鍵核心技術不斷取得新突破。
“目前,北斗高精導航、農業傳感器、農機大數據平臺、遠程操控等技術的逐步應用,也為東方紅收割機和拖拉機插上了智慧的翅膀,作業質量也明顯提升了?!睆堎e說。
5月23日,在鄧州市腰店鎮黑龍社區一處收割完的麥田里,一臺大型無人智能拖拉機正在進行深耕整地和玉米播種作業。
相比傳統農業機械,智能農機自動化程度高,操作便捷、省時省力。
“這是我們和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院校及科研單位一起研發的無人駕駛拖拉機,經過幾次技術迭代,目前該型智能拖拉機可以實現基于路徑規劃的無人駕駛,搭配農機具開展耕、耙、播、收和運輸等作業。”河南首邑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沈興新說,未來技術成熟后,可以把農機手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讓農業變成“腦力勞動”,并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投身到農業中來。
據省農機農墾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省農機裝備制造產業瞄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方向,堅持補短板、強鏈條,農機裝備研發制造取得明顯進展。全省規模以上農機裝備制造企業近160家,形成了以洛陽為核心,以鄭州、開封、許昌、新鄉、南陽等地為支撐的農機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已成為全國重要的現代農機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并初步形成了中國一拖集團等龍頭企業引領、中小企業協作的創新發展格局。
云端上的“麥收兵法”
5月24日,寶豐縣商酒務鎮趙官營村的麥田里,金色麥浪隨風翻涌,10余臺聯合收割機正穿梭作業。
相比于傳統收割機,這些加裝了北斗智能終端的聯合收割機,可實時監測喂入量、割臺高度及籽粒含水率,通過自主調整作業參數實現精準收割。
“過去駕駛傳統收割機,常出現漏割、掉穗等問題?,F在有了北斗導航,作業又快又干凈。”寶豐縣萬家和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趙振強感慨道。
今年“三夏”會戰中,智能化農機成為主力軍。除了廣泛運用北斗導航,“河南農機云”平臺也成為農機手的得力助手。
依托農機物聯網和信息化技術,“河南農機云”平臺可提供精準對接農活、智能作業管理、附近加油站查詢、維修網點導航以及對接常態化應急作業服務隊、區域農機服務中心、糧食烘干點等智慧服務。在夏收期間,可以根據小麥成熟度等情況,幫助農戶協調搶收農機,幫助農機手對接農活,真正實現“云端”賦能農機作業。
“農機手在‘河南農機云’平臺錄入數據后,有農機收割需求的農戶在平臺點擊農機選項,就可以在手機上看到離你最近的機手信息,同時農戶和農機手也可以發布求助信息?!壁w振強說,有了這個平臺,農戶和農機手之間有了溝通橋梁,目前農機合作社的社員都注冊加入了“河南農機云”平臺。
“我們積極推動‘河南農機云’平臺、北斗導航、智能監控等系統在農機上的應用,加快農業機械與互聯網、大數據、智能控制、衛星定位等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寶豐縣農業機械技術中心主任王俊喆說,依托鄉鎮農機合作組織對全縣分區劃片,對農機采取網格化管理,并組建了“寶豐縣農機服務信息群”,及時發布小麥機收動態、機具供求和天氣情況、機械作業安全警示、道路交通狀況、機收作業價格等信息,引導農機合理流動,大大提高了農機利用率,為高質量完成“三夏”生產任務打好了基礎。
據省農機農墾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河南農機云”平臺建設成效已經顯現。截至目前,平臺已上線各類農機12.4萬臺,其中谷物聯合收割機超7.1萬臺,初步實現了對農機具的信息化作業監測。
服務中的“雙向奔赴”
在二廣高速鄧州出口旁邊,鄧州市農業機械技術中心設立的跨區機收接待服務站,服務臺上擺放有礦泉水、泡面、愛心大禮包以及血壓計、血糖儀等物品。
“我們服務站配套的這些物品都是免費為農機手提供的。愛心大禮包里裝有毛巾、肥皂等物品。同時,服務站還建立了跨區收割機手聯絡群,每天會及時更新各類服務信息?!编囍菔修r業機械技術中心市場信息科科長王育桂說。
“今年下高速口就一個字,快!”一下鄧州高速口,來自湖北仙桃的機手張乃功就感受到了河南人民的熱情,在跨區機收接待服務站領了愛心大禮包,他抓緊加入聯絡群,開始“找活”。
連日來,為保障“三夏”生產順利開展,鄧州市農業機械技術中心還組織多個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為機手發放防暑降溫物品以及安全作業宣傳冊。
“河南人的熱情,讓我們在收割作業時更加細心,這就是‘雙向奔赴’?!睆埬斯φf,“老百姓種地不容易,咱收割時更不能浪費了糧食,每次在收割時要根據不同的地形、地塊控制車速,控制留茬高度,盡可能減少麥粒從機子中散落?!?/p>
減損就是增產。鄧州市農業機械技術中心生產服務科科長喬清平算了一筆賬:全縣220萬畝小麥,損失率每降低0.1%,相當于增收幾百萬斤糧食。
“我們收過的麥地,別人看了都夸收得干凈,地里基本看不見麥穗。”來自陜西渭南的機手王艷芬說。王艷芬和愛人來河南收小麥已經20多年了,好多農戶都認識他們,每年也會提前聯系。“昨天晚上收割到深夜12點,顧不上吃飯,一位老奶奶給我們送了牛奶和吃的,讓我很感動。”王艷芬說。
暖心的“雙向奔赴”還不止這些。隨著麥收大面積鋪開,我省將在重點區域、道路要點設立400多個跨區接待服務站,為外來機手提供路線指引、作業信息、食宿安排等服務。在氣象服務保障方面,省農業農村廳、省氣象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三夏”信息服務的通知》,明確自5月20日至6月20日,將繼續利用省氣象服務中心應急短信平臺,為從事小麥收獲作業的農機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和管理人員免費提供小麥機收和氣象信息。在農機用油服務保障方面,省農業農村廳、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中國石油河南銷售公司、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石油分公司聯合印發《關于做好農機作業用油保障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引導農機用油供需對接、加強用油供給服務工作……一系列服務舉措,溫暖著農機手的心。
麥浪滾滾,機器轟鳴。我省堅持向科技要動能、要效率、要增量,推動農業機械向智能化轉變,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穩定供給提供農機裝備支撐。